近日,寒風凜冽,冰冷刺骨,倪大爺卻內心火熱、激動,終于鼓足勇氣,走進了泰州四院肛腸科,他是在與家人商量后,決定要把多年的痔瘡開掉,并開始憧憬“無痔”的美好生活。20多年了,自得了痔瘡,每年都有幾次出血,同女同志的月經一樣,周而復始,不用藥,少吃一點酒和辣椒,過幾天也就好了,不以為然。到了近幾年,肛門口總有腫塊脫出來,有時撓撓就上去了,也不影響吃,也不影響喝,更沒當回事,從來不去醫(yī)院。然而,最近半個月感覺大便不爽,總解不盡的感覺,有時一天要去2-3次廁所,肛門口痔塊總要“跑出來”,還不愿意縮回去,真的有些不自在。這一天終于幡然醒悟,下決心要搞掉它。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來醫(yī)院后經過肛門鏡初步檢查,結果卻發(fā)現是“直腸癌”,當然,也合并有巨大的痔瘡,估算腫瘤生長已經快1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曾出現過多次的出血,從沒想過來醫(yī)院看看,總以為是痔瘡作怪,選擇的是“拖”,選擇的是“忍”,然而,沒想到“狼真的來了”。
直腸癌的癥狀在不同時期,表現是不一樣,早期癥狀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便次增多,粘液便,大便帶血,排便不暢、不爽;中晚期則表現為大便變細、變形,便秘,便秘與腹瀉交替,排便困難,腹痛、腹脹等不全梗阻癥狀,而粘液膿血便、暗紅色血與大便相混現象等,腫瘤表面糜爛、潰瘍、局部感染等癥狀可以貫穿全病程,晚期出現消瘦、納差、乏力、貧血等惡性腫瘤的一般全身癥狀。具體到某一病例,癥狀可以非常不典型,是不能完全依賴癥狀以及相關化驗、CT等檢查而獲得準確診斷,所有病例必須結腸鏡檢查來明確,當然,最終診斷要靠病理。
直腸癌容易誤診為痔瘡的常見原因如下:1、僅憑癥狀和主訴而主觀診斷,未進行肛門指檢和肛直鏡檢查、結腸鏡檢查。2、直腸癌早期的出血很少,血也可以是新鮮的,也可表現大便帶血,和痔瘡相近,由于很多醫(yī)生可能對此了解不是很多,就會將此病診為痔瘡所致。3、由于痔瘡的存在,經常出血,習以為常,缺少足夠的重視,不及時就診,容易耽誤了直腸癌的診治。4、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以及肛門墜脹不適等癥狀,直腸癌與痔瘡互相重疊,容易引起判斷失誤而漏診。5、直腸癌、痔瘡與功能性胃腸病有許多癥狀重疊,許多年老患者,可能是受到傳統中醫(yī)的影響,都把這些癥狀籠統地歸咎于“痔瘡”,易引起認識的誤區(qū)。
作為一個謹慎而細致的肛腸科醫(yī)生應該明確一條: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腸易激綜合癥等所有功能性胃腸病,都需要經過胃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后,才能下結論,腸鏡檢查必不可少。比如,媒體上報道,“屁多”可能是由于患了直腸癌的緣故,門診遇到不少這樣的患者看到類似報道,來門診時主動要求腸鏡檢查的,作為醫(yī)生,不能認為沒必要,下次再進一步講講“屁”的故事。
診療指南中指出,結腸鏡檢查適應癥包括:1、原因不明的腹瀉、腹痛、便血、黑便、大便檢查潛血陽性、大便習慣改變、腹部包塊、消瘦、貧血、懷疑有結腸、直腸、末端回腸病變者。2、鋇灌腸發(fā)現有腸腔狹窄、潰瘍、癌腫、憩室等病變,需取活檢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者。3、轉移性腺癌,尋找原發(fā)病灶者。4、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病的診斷與隨訪。5、做止血、息肉切除等治療。6、大腸癌高危人群的普查。7、大腸癌及大腸息肉術后復查等。
只要沒有禁忌癥,符合適應癥的患者,原則上都應做腸鏡。當遇到第一條中出現的癥狀和體征,當你決定不給病人做腸鏡,你必須慎之又慎,雖然,檢查的陽性率可能不高,但漏診一例,其后果是相當嚴重的。臨床實踐中,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腸鏡檢查,一是由于醫(yī)生過于自信或疏忽大意,沒有建議腸鏡檢查;二是許多病人顧忌種種原因不愿做腸鏡,導致許多結、直腸癌得不到及時診斷。不可否認,醫(yī)生在反復強調做腸鏡之必要的時候,常需要做非常困難的溝通解釋工作,有時甚至會引起病人的非議,背上“濫檢查”的罵名,即使這樣,也不能改變懸壺濟世的初心,決不能再讓誤診、漏診的事情再發(fā)生。每發(fā)生一例,無論是對醫(yī)生、還是對患者,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和傷痛。
每一位醫(yī)生都要認真學習、研究結腸鏡檢查的適應癥,特別是第一條,既要融會貫通,又要嚴格執(zhí)行。而作為患者,在沒有任何癥狀和不適,要求結腸鏡檢查,那是屬于體檢,可做可不做,全在于你自愿;如果有癥狀,那就屬于看病就診,你必須相信醫(yī)生,特別是肛腸科醫(yī)生,無條件聽從其建議,才可減少誤診,少一點遺憾。目前全民健康意識增強,無痛結腸鏡逐漸普及,無病健康體檢都要求檢查腸鏡,在腫瘤篩查意識不斷增強的當下,作為肛腸科醫(yī)生,是不應該吝惜去給病人查結腸鏡的。
肛腸科簡介
肛腸外科是我院中西醫(yī)結合特色專科,是中國肛瘺診療聯盟常務委員單位,人才結構合理,醫(yī)教研協同發(fā)展,專業(yè)技術先進。設備領先,擁有電子腸鏡、肛門鏡、全自動灌腸儀、超聲霧化熏洗儀、高頻電容場肛腸治療儀、肛腸清創(chuàng)儀、微波治療儀、CO2激光治療儀、彩色多普勒超聲、便秘生物反饋治療儀、直腸肛門測壓儀等多種儀器設備。堅持以病人為中心, 以質量求生存,不斷開拓進取,精益求精,始終把先進的微創(chuàng)-無痛-快速康復理念和精湛的技術、熱心的服務奉獻給每一個患者。多年堅持與南京、上海多家醫(yī)院肛腸科開展技術合作,定期邀請專家來院會診、手術。
診療范圍
包括混合痔、肛裂、肛瘺、肛周膿腫、肛乳頭肥大、肛門瘙癢癥、直腸肛門狹窄、藏毛竇囊腫、直腸粘膜脫垂等肛門良性疾病、盆底疾病,以及慢性便秘、炎性腸病、結直腸腫瘤等。
??铺厣?/strong>
采用全程無痛微創(chuàng)技術,疼痛輕、痊愈快、無后遺癥、療效顯著、肛緣水腫少、復發(fā)率低。提倡“痔”手術治療的徹底性,既要消除癥狀又要恢復肛門形態(tài)、保護功能,做到肛門既耐用又美觀,符合美肛理念的精髓。
治療方法
內痔注射療法,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環(huán)狀混合痔分段齒形結扎術及改良術式,肛門皮橋改良整形術,內痔的自動痔瘡套扎術(RPH),吻合器痔切除術(PPH、TST術),我們針對不同的痔瘡采用個性化治療。肛周膿腫I期根治術,高位膿腫掛線療法,高位復雜肛瘺低切高掛術,肛瘺保護括約肌的LIFT手術和TROPIS手術,直腸脫垂的經會陰改良Delorme術和Altemeier術等。
專家介紹
泰州四院
肛腸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1990年畢業(yè)于南京醫(yī)學院,1994年、2005年分別在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和天津市人民醫(yī)院(原濱江醫(yī)院)各進修一年,并經歷肛腸專業(yè)化培訓,師從過張作興教授。大學畢業(yè)后至2011年在徐州礦務集團第一醫(yī)院從事普外肛腸的臨床工作,于2012年以人才引進形式到泰州四院工作。
現為泰州市醫(yī)學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yī)藥教育協會腹部腫瘤專業(yè)委員會江蘇基地委員,中國中醫(yī)藥信息學會肛腸分會理事,中國醫(yī)師協會肛腸專業(yè)委員會會員。在國家核心期刊和肛腸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
從事普外科、肛腸外科工作30余年,臨床經驗豐富,熟練掌握普外肛腸常見、多發(fā)疾病的診治和手術。長期致力于對肛腸手術的精細化、微創(chuàng)化和快速康復的實踐和研究,并不斷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先后開展痔瘡的PPH、TST、RPH、STARR等術式,在防治術后出血、疼痛、復發(fā)、肛門功能保護以及肛門整形美觀方面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環(huán)狀混合痔、復雜肛瘺、肛周膿腫、肛裂、直腸脫垂、直腸息肉、化膿性汗腺炎、壞死性筋膜炎、肛門瘙癢癥等疾病的手術治療;精通藏毛竇、直腸陰道瘺、骶尾部囊腫等盆底疑難雜癥的治療。
工作以來開展痔、瘺、裂、膿腫等肛腸病主刀手術10000多例(普外科手術除外),其中消痔靈注射治療1500多例,PPH、TST、RPH手術360多例,高位復雜肛瘺、重度環(huán)狀混合痔手術600多例。率先開展全程無痛微痛技術、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并探索中、西醫(yī)結合之法,在減輕減少病人疼痛、出血、復發(fā)等并發(fā)癥方面,取得滿意效果。在全省內較早開展肛周膿腫的一次性根治手術,使肛周膿腫的復發(fā)率或繼發(fā)肛瘺率從原來80-90%下降到2-3%,減輕病人二次手術的痛苦;痔瘡手術治療力主提倡“除痔務凈”和“原位切除”的理念,敢于承諾術后十年不復發(fā),顯著提升了醫(yī)院的名譽度。
多次被評為“十佳醫(yī)德標兵”“優(yōu)秀醫(yī)務工作者”和“十佳共產黨員”。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周三、周五全天
聯系電話:0523-80185275
投稿:肛腸科 馬志才
編排:魯靜
審核:喬峰 仲衛(wèi)東
審發(fā):江燦華 劉桂榮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