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喝水是件尋常事。不過,吃哪些藥需特別多喝一些水呢?例如,骨質(zhì)疏松患者在服用阿倫磷酸鈉類藥物的時候需要多喝水。不僅如此,服藥時需站立,服藥后需坐半個小時。這是因為此類藥物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若水喝得不夠多,服藥姿勢不正確,容易傷害食道。
此外,一些用于平喘的茶堿緩釋藥和部分降壓藥在服用的時候必須喝大量的水來將其“化開”,以保證藥效釋放在理想時間內(nèi)。如果服藥的時候沒喝足量水,卻在吃飯的時候喝大量的水,藥效就容易在不該發(fā)揮作用的時候起效了。另外,人們在服用一些祛痰藥物的時候也要多喝水,從而能更好地稀釋黏痰。
感冒患者在服用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的時候尤其得多喝水。這類藥物的作用之所以能更好地發(fā)揮,離不開人體的排汗。如果不喝足量的水,排汗就不理想,藥效發(fā)揮就會打折扣。另外,服此類藥時多喝水還能防止排汗后出現(xiàn)虛脫癥狀。
從促進人體排泄的角度來說,部分藥物也需患者服更多的水。比如治療尿路感染和尿路結(jié)石、腎結(jié)石的藥物,就需要患者多喝水來促進排石。部分治療便秘的藥物多含有瀉藥,所以患者不喝足量的水就起不了作用。而促進膽結(jié)石排出的利膽藥物和促進尿酸排出的抗痛風藥物,也都需要患者在服用時多喝水。
有些藥物本身毒性較大,需要患者多喝水來保護腎臟。磺胺類藥物、造影劑、慶大霉素、阿昔洛韋類抗病毒藥物以及部分抗結(jié)核的藥物就需要患者多飲水。服藥時喝水的多與少還與服藥人群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嗓子眼很小的孩子、唾液分泌較少的老人,在服藥時應多喝水。
不過,并非所有藥物在服用時都要多喝水。胃病患者服用的胃黏膜保護劑就需要患者少喝水,以便藥效充分發(fā)揮。而作用于口腔或者咽喉部位的噴劑、含片等,就更需要患者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