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院滕宏飛處長就管理中的決策、執(zhí)行力、管理模式及管理人員的素質及境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剖析。演講共分三個部分,1、決策的關鍵要素;2、人性與執(zhí)行力的關鍵因素;3、漸進式管理模式,管理治學及管理層級三境界。
滕處長提出,在決策概念上,每個人都是決策人,也是執(zhí)行者。決策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要解決問題首先要能獲得客觀的調查結果;最重要的是“拍腦袋”之前,要長時間“摸腦袋”,能了解問題的本質,癥結所在;解決問題,首先要考慮解決問題的成本,所謂的價值前提,就是看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收益要大于付出。決策,遵循的是“滿意”原則,而不是最優(yōu)原則;領導不好當,人人都是評價者;像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這種類型的領導者必將走入歷史;現代管理人員必須學會決策的ABC;決策前慎重,決策后堅決,要把PDCA貫穿決策的始終。決策的難點在于:1、人的因素,即識人、選人、用人、改變人。防止“人改變”。2、打破慣性(改革)。3、改變惰性。4、政策與條件(得與失,時機)。從領導層面講,領導力的核心內容是“知難行易”。從中層視角看決策,要起到決策前的參謀作用,部門服從整體,要有大局觀,學會服從和執(zhí)行,把決策細化為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反饋問題。
接著,滕處長還講述了人性與執(zhí)行力之間的關鍵因素。從人性的層面,闡述如何實現管理意圖。指出人性的正面:諸如理性、良心、同情、誠信、自尊、行善、寬容、求實等等品質,是從教育來的,從他人引導或經歷的事情所受影響來的。人性的反面:貪婪、懶惰、自私、冷漠、嫉妒、偽善、僵化等等因素,是獸性的回歸,更接近本能。從這個層面上看,可以說:人之初,性本惡。
只有透析了人性的本質和規(guī)律,探討說服下屬的方法和技巧,才會有好的效果。與下屬的工作溝通,通常有四種方式,分別為命令式、說服式、教育式、忽悠型。但要以有效為原則,判斷方式是看個人與集體利益的關系是否能在實際中體現。要讓下屬逐步發(fā)展,其漸進方向為:增加收入→學習與提高—個人成就→獲得理解與尊重。(不管哪種方式,讓下屬心甘情愿去做,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回避和打壓下屬的思想都是愚蠢的行為)。解決問題要從救火轉變?yōu)轭A防才是上策。100條思路不如貫徹一條措施。
另外,滕處長還將對管理干部必備素質進行了闡述。1、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2、能,不能指導下級工作的干部沒資格批評下級;3、能發(fā)現工作中困難的癥結,即會診斷;4、會書寫解決問題的分析報告,這是治療一,能說服上級,這是治療二,能堅決執(zhí)行,這是治療三。
滕處長認為,提高執(zhí)行力的關鍵在于以下三個方面:1、管理者的授權危機——責、權、利相符;2、計劃的制定——有可行性,跳一跳,夠的到;3、中層要獲得信任的關鍵:身體力行、言出必行、利益代表、人格魅力、講究效率——會說、會做、人品好。在管理目標的確定上,采取要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預期方式。同時,管理者必須具備要敢做、能做、愿做的素質。
滕處長對管理(治學)總結了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發(fā)現問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尋求解決之道;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破題與頓悟。對管理層級總結了悟道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基層員工,規(guī)章制度與流程要簡單直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中層管理要學會領悟和思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高層領導要有智慧和胸懷。
最后,滕處長以幽默的口吻作結尾:今天大家很給我面子,都在認真聽我演講,如果有5%的人不聽,或走神,或玩手機,或交頭接耳,這個課我絕對不講,因為這說明我講的不好。所以領導在上面發(fā)言,下面人不聽,領導首先要反省自己講的內容是否有問題。其實單位領導經常埋怨某些職工素質差是不對的。在我看來,沒有一個職工是壞職工,更多的原因是領導沒有將職工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或者沒有給他一個足夠的平臺,讓他發(fā)揮出足夠的才能。能力是領導和職工共同挖掘出來的,單位領導要像媒婆那樣多好啊,在媒婆的眼里,男方和女方都很不錯哎,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啊。
這一席妙語引來了大家雷鳴般的掌聲。
演講結束了,才知道早已過了晚餐時間,終于覺得真的餓了,美美的吃了一頓極香的快餐。快餐是吃完了,不能跟大家分享,但滕處長精彩演講的管理思想大餐,是可以與大家分享的。愿大家一起有饑餓的感覺,也讓拓展訓練所取得的收獲在工作中能運用好、發(fā)揮好,以充足的準備迎接新院的正式運行,為醫(yī)院跨越式發(fā)展不斷提高自己。
院領導及參加拓展訓練人員在上海十院接受培訓
院長蘇百齡同志在上海十院培訓課上講話
上海十院資源發(fā)展處滕宏飛處長正在授課
醫(yī)院拓展訓練人員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