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銳又發(fā)燒了,爺爺帶他來看病,不停的嘮叨:咱弄的?老是感冒!
銳銳這個月感冒了三次,每次發(fā)熱之后還要咳嗽上幾天。孩子面黃肌瘦的,身高、體重都不達標,頭發(fā)枯黃,皮膚粗糙??礌敔敐M面紅光的,我笑問:這孩子是你家的嗎?
爺爺說,吃的也不丑啊,每次湯一泡,一碗飯一會兒就扒下去了!
爺爺不解:飯都吃下去了,咋還這么瘦呢?
就是它——湯泡飯!讓吃的飯營養(yǎng)白白丟失,讓孩子生理指標下降,體質(zhì)下降,“感冒”不離不棄!
湯泡飯是如何惹的禍?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談。
第一、咀嚼缺失。吃飯是要咀嚼的,咀嚼首先是將食物切碎,通過咀嚼還可以將食物與口腔中的唾液結(jié)合,形成食糜,運行到胃,與胃中大量的消化酶相遇,分解成易于被人體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小腸充分吸收。咀嚼是消化的第一道工序,咀嚼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產(chǎn)生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還含有溶菌酶,唾液腺間質(zhì)內(nèi)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其分泌的IgA,具有免疫作用,下頜下腺發(fā)現(xiàn)有近30種生物活性多肽,這些多肽物質(zhì)也對多種組織和細胞的生理活動起重要調(diào)節(jié)作用。
孩子吃湯泡飯時湯和飯幾乎不經(jīng)過咀嚼就下肚了,快是快了,卻少了咀嚼,沒了刺激,唾液腺很少或沒有參與到消化工作中,食物無法充分消化,還白白丟失了對消化及生理極其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導致生理活動不正常。
第二、胃腸負擔加重。食糜進入胃后,胃像磨子一樣將食物進一步細化,并與胃內(nèi)消化液如胃蛋白酶、胃酸(即鹽酸)和黏液充分糅合、反應,排空后在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yǎng),剩余的經(jīng)大腸吸收大部分的水分后形成糞便排泄。食物從口腔到小腸的過程,就好比做肉丸子一般,牙齒是刀,切割肉成塊,胃是絞肉機,一遍又一遍的攪合成肉糜,小腸是口鍋,成品肉丸子完成。吃湯泡飯,相當于將沒切成塊的肉直接丟到絞肉機中,不僅胃不能充分消化,而且增加了胃腸的負擔,消耗掉原本應該保留的能量,換句話說,就是丟掉了身上的肉啊!
接下來就像流水作業(yè)一般,小腸不能正常吸收,又加重了大腸的負擔,整個腸道都不好了!
你說這是不是一次揮霍的食物旅行?!
所以銳銳這么瘦,這么弱不禁風,就不奇怪了!
爺爺懂了,說,一定不許再讓孩子吃湯泡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