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泰州四院(總第39期)頭版刊登一篇題為《讓粉碎性骨折重癥者又能行走的人——訪泰州四院大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汪東》的人物通訊。(以下簡稱《重癥者》)。這篇人物通訊以鮮明的標題,運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深化主題,烘托人物與環(huán)境的真實性,令讀者產生共鳴中,其動人心弦細節(jié)所產生的魅力,令讀者過目不忘。
該文的作者重細節(jié),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文章一開頭就點化主題,繼而在第一自然段就列舉2008年4月,一位45歲的徐某被快速行駛的一輛汽車撞出去七、八米遠,被撞擊的臀部傷勢嚴重,劇烈的疼痛和完全不能動彈的傷情使病人的臉上寫滿了痛苦。他被人抬進泰州四院病房時用扭曲的聲音不停地哼著:“醫(yī)生快……快救……救我……!”這一翔實扣人心弦細節(jié),立刻吸引了讀者,快速地往下閱……往往有這樣的情形:一篇人物通訊故事梗概和大量事例已經淡漠或記不清了,但其中一些動情逼真的細節(jié),卻久久不能忘懷。由此可見細節(jié)的魅力之大!有人說,“細節(jié)是通訊的生命”。一篇人物通訊沒有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就如同電影、電視沒有特寫鏡頭和近景描寫,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具體、不感人、不深刻。這是很有道理的。古代畫論應有“遠人無目,遠樹無枝”的論斷。因此,《重癥者》一文的作者深知動人心弦細節(jié)對人物通訊所產生的魅力是無盡的,因而在深入采訪的過程中,較好地做到了其高度重視、精心篩選文中主人翁汪東的那些能夠反映事物本質和人物性格的典型細節(jié)。《重癥者》一文的作者,在重細節(jié)的寫作過程中,用真實可信的事實和動人心弦的畫面以回天有術來打動讀者的心,文中緊接著敘述了患者診斷為骨盆折髖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骨頭中盡性脫位。這是一例泰州四院從未遇過的外傷病癥,手術切口結構相當復雜,手術風險比較大,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骨骼中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傷者諸多并發(fā)癥、不能走路、發(fā)生畸型,如果不手術病人將再也下不了床。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這些病情之后,緊揪的心更揪緊了,提出了要求盡快手術治療,但又擔心汪東主任和泰州四院的技術水平:這一刀關系到病人下半輩子的禍福,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當汪東主任解說采用“髂腹股溝聯(lián)合切口加髖外側大粗隆截骨雙入路切口手術”治療時,他們被其技術要求高、效果好的治療方案吸引了。這時,患者的家人緊揪的心可算只松動了一半,當患者的家人守候在手術室門外,三個半小時的望眼欲穿等待患病者被推出來,卻看不見任何手術效果,好壞得等拍片檢查。讓他們喜出望外的是片子上表明:手術切口巧奪天工般非常成功,汪東的“雙入路刀口”完全到位。半月后病人出院,3個月后下床活動,6個月后恢復正常上班工作。不久前,患者又來醫(yī)院復查,一切良好。他緊緊地握住汪東的手:“神醫(yī)華陀為關公刮骨療毒傳為千古佳話,你汪東為我切骨復位技藝不遜色于華陀!”當讀者讀到此,一顆緊繃的心,終于放松了,繼而會情不自禁地為汪東豎起贊嘆不絕的大拇指——奇跡再現(xiàn)。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文在寫作上突破了傳統(tǒng)的人物通訊的寫作手法,表明了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這不能不說是該文的特色之一。正如文中所寫道:“為病人著想很重要?!蓖魱|從不以名醫(yī)專家的身份向病人擺架子,反而處處為病人著想,關心病人的冷暖。這寥寥數語,語出驚人,既是汪東的醫(yī)德形象,更是作者表露所寫人物通訊的激情。人物通訊對讀者的教育、激勵作用,是通過思想上的深刻性和感情上的共鳴來實現(xiàn)的。而《重癥者》一文所產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又來源于作者“溢于心胸”、“流露于筆端”的激情和社會責任感。人物通訊要使讀者動感情,首先作者自己要動感情。我認為該文之所以寫活了,關鍵是作者來自對所寫人特的真摯的愛,來自對先進模范人物敬業(yè)精神和優(yōu)良品質的深深的敬佩。說到底,是該文作者表現(xiàn)出的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該文在寫作技法上,作者很善于體察讀者救死扶傷的心理,精心結撰情節(jié),作品以順敘手法,只舉二例,以一當十。先寫患病者的病狀及其病危程度,進而引出一系列高難度手術治療方案,可謂先聲奪人。接下去,寫汪東及其同事,如何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先進的治療設備為重癥患者手到病除,讓看似再也站不起來的人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感人事跡,譜寫出一曲曲化腐朽為神奇的感人贊歌??v觀全文,細節(jié)的展現(xiàn)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搖曳多姿,扣人心弦。深刻的思想內容只有借助于完美的細節(jié)才能感人至深。這篇人物通訊以其圖文并茂,語言精煉,細節(jié)當家,較好地實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因而不失為一篇佳作。
泰職院 劉穎